◎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雁门:yàn m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郡名。 战国 赵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2. 见“ 雁门山 ”。3. 见“ 雁门关 ”。★位于山西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1、那军官怫然道:“雁门关乃大宋北门锁钥,是何等要紧所在?
2、国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
3、十八隘《天下郡国利病书》:“雁门、平刑,盘道梁为?塞,由雁门东顾则平刑,西顾则盘道梁。
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其山(雁门山)重峦叠?,霞举云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
5、《乐府诗集?相如歌辞十四?古辞<雁门太守行>》:“拥护百姓,子养万民。
6、亲自把第716团团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召到师部,对他们说:“忻口会战正在进行,敌人从大同经雁门关不断往忻口运输弹药、给养,这是日军最主要的一条运输线。
7、次日,楚天舒和苏舒又登上了雁门大山,极目远眺,想起前两次登山的情景来,楚天舒不禁又是豪情顿升,舞动着断水流,将乾坤剑法又是一番尽情的展示。
8、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9、从一首《雁门太守行》即可领略雁门的千古雄风,壮士的爱国豪情。
10、参见“雁门僧”。
11、出了雁门关,便是另一番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塞外风光。
12、《塞下曲》:“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许浑的《塞下曲》是同题诗中最短小的一首。
13、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
14、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
15、《乐府?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乃厚赂发之.故雁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16、太祖洪武时生员,尝北游江淮,浮黄河,游太行,出雁门,时入慕其名,争延致之。
17、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
18、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19、朔方、五原、云中、定裹、雁门九郡。
20、还我河山,雁门气壮千里;抛颅囹圄,将军遗憾万世。
21、关于行军,就不用说从阜平到王快镇那一段讨厌的沙石路,叫人进一步退半步;不用说雁北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登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就是两界峰的柿子,插箭岭的风雪,洪子店的豆腐,雁门关外的辣椒杂面,也使人留恋想念。
22、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23、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
24、唐张祜《雁门太守行》:“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血心不回。
25、后任雁门兵备道,山西按察司副使。
26、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
27、雁门关历史悠久,形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28、雁门山,古称句注山。
29、雁门堂:文、田、童、农。
30、【出处】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人畜牧於野,辄云以付稚子,终无失盗。
31、此处筑有的三道城墙:一路是将军会堡西至丫角山的十里边墙;一路向西沿清水河县、偏关县界抵黄河老牛湾;一路向南进入偏关县境经由老营而去外三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32、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号角。
33、;旧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34、为扭转对匈奴作战不利形势,制止匈奴南掠,四年春,汉武帝刘彻征发全国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及勇敢士,以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6万、步兵7万出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强弩将军路博德率万余人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与贰师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3万人出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因?将军公孙敖率万骑、步兵3万出雁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