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息偃:xī y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息宴 ”。安息,休息。《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牀,或不已於行。” 汉 班固 《西都赋》:“乘茵步輦,惟所息宴。” 唐玄宗 《鹡鸰颂》:“桂宫兰殿,唯所息宴。” 宋 曾巩 《金君墓志铭》:“啸歌息偃,以忘其年。” 清 刘大櫆 《与高督盐书》:“王事劬劳,不遑息偃。”★休息。《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睡曰黑甜,卧曰息偃。」
1、东征伐纣在此“息偃戎师”而得名。
2、《北山》诗云:“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可见同为“王臣”,同为“职司”,工作并不相等,遭遇并不相同。
3、或燕燕居息(12),或尽瘁事国(13);或息偃在床(14),或不已于行(15)。
4、《北山》中说:“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牺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5、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
6、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
7、宋曾巩《金君墓志铭》:“啸歌息偃,以忘其年。
8、《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9、论起偃师的农业文明,可谓源远流长:彪炳史册的夏代二里头文化源于此,而偃师的得名,是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
10、清刘大?《与高督盐书》:“王事劬劳,不遑息偃。
11、《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12、征人之“不已于行”,较之“息偃在床”者,是“?命不犹”。
13、唐代大臣入朝前在“待漏院”休息偃卧,见人则拱手为礼,谓之“卧揖”。
14、论起偃师的农业文明,可谓源远流长:彪炳史册的夏代二里头文化源于此,而偃师的得名,是因公元前1 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
15、申韩各家中引诗《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16、层轩危槛倚欲偏,更假胡床同息偃。
17、《风俗通?十反》:“干木息偃以藩魏,包胥重?而存郢。
18、《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或不已於行。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