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衮职:gǔn zh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郑玄 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闕輙能补之者, 仲山甫 也。” 孔颖达 疏:“衮职,实王职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故 仲山甫 补衮职之闕, 蒙公 筑 长城 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衝万里之外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衮职有闕,羣下属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极目烽烟烂不收,衮职惭何补。” 周咏 《感怀》诗之六:“缺来衮职谁缝补,话到娥眉有諑謡。”一说,指衮衣。 清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笺》以‘衮职’连文,恐非经意也。职乃语词,当读为识……识亦犹适也。‘衮识有闕’者,衮适有闕也。盖诗人本借衮以寓王,闕乃衮衣之闕,而非服衮衣者之职事,若以衮职连文,则诗人之语妙全失矣。”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诗衮职有阙解》。2. 古代指三公的职位。亦借指三公。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 弘农 杨公 , 东海 陈公 ,每在衮职,群僚贺之。”《三国志·魏志·崔林传》:“﹝ 崔林 ﹞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唐 明皇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君主的职位。因天子服衮衣,故以衮职比喻天子。《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三公的职位。古代天子以衮衣赐上公,故称三公的职位为「衮职」。《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又宁。」《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寮贺之。」
1、衮职有阙,君其补之。
2、如在《大雅??民》中记载:“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3、既不赞同毛说,也不以朱说为然,他提出此诗合《春秋》微言大义之旨,仲山甫具才德位望,为辅弼重臣,宜常在王之左右,城齐之役,不劳相烦,诗言“衮职有阙”、“式遄其归”,实有规讽之意。
4、《三国志?魏志?崔林传》:“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5、《诗?大雅??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6、臣愿圣朝就加衮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7、郑玄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
8、《三国志?魏志?崔林传》:“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陈太丘碑文》:“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僚贺之。
9、《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10、如《大雅??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11、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
12、三联:“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兵储不自供。
13、若使鉴从容台闼,出内王命,必能尽抗直之规,补衮职之阙。”宋洪迈《容斋随笔?京师老吏》:“容台之职,唯当秉礼。
14、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11)。
15、入管铨衡,官人允叙;出赞衮职,敷弘五教。
16、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17、衮职有阙,群下属望。
18、衮职凭元老,应知谏草空。
19、孔颖达疏:“衮职,实王职也。
20、于衮职,徙侯服于下?,未及戒涂,终于愤恚,惜哉!
21、参阅清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阙”。
22、衮职有阙(18),维仲山甫补之。
23、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宁。
24、“衮职”,朝中大臣。
25、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迟暮宫臣忝,艰危衮职陪。
26、辇道经过慨召伯,衮职似续嘉平原。
27、语本《诗?大雅??民》:“衮职有阙。
28、《浣纱记?谋吴》:“极目烽烟烂不收,衮职惭何补。
29、唐?元稹《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朕闻衮职有阙,仲山甫补之。
30、衮职之阙,所当修也;官师之旷,所当修也;出令之所弗清,所当修也;本兵之地弗严,所当修也;直言敢谏之未得其职,所当修也;折冲御侮之弗堪其任,所当修也。
31、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32、《后汉书?杨赐传》:“五登衮职,弭难?宁。
33、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34、及赞务论道,弘兹衮职。
35、仇兆鳌注引赵次公曰:“公拜拾遗时,掌供奉谏诤,故云宫臣衮职。
36、故将明衮职,未如
37、周咏《感怀》诗之六:“缺来衮职谁缝补,话到娥眉有诼谣。
38、《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崔林?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39、匡率衮职,德音遐洞。
40、语出《诗?大雅??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41、《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衮职有阙,?下属望。
42、参阅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诗衮职有阙解》。
43、.大雅.?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44、若使鉴从容台闼,出内王命,必能尽抗直之规,补衮职之阙。
45、清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阙”:“《笺》以‘衮职’连文,恐非经意也。
46、《诸将》诗之三:“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47、《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扶风田弱荐同郡法真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就加衮职。
48、《晋书?魏舒传》:“出赞衮职,敷弘五教。
49、衮职自惭无寸补,惟应投老赋归田!
50、入管铨衡,官人允叙;出赞衮职,敷弘五教。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入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