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型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18
更新于

仪型:yí xí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同“ 仪刑 ”。1.做楷模,做典范。《元典章·礼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义直烈,仪型后世,赞扬风化者,故歷代载於祀典。”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2. 楷模;典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简牘仪型在,儿童笺刻劳。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杨石斋》诗:“事业存钟鼎,仪型照简编。”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笔之所书,无不诚心佩服,奉为仪型。”3. 仪容。 宋 苏轼 《滕达道挽词》之二:“骯脏仪型在,惊呼岁月遒。” 清 李长盛 《过史公墓》:“途过丞相墓,再拜想仪型。正气经天地,孤忠贯日星。”

1、壬申,诏曰:“丞相高阳王,道德渊广,明允笃诚,仪型太阶,垂风下国,实所以予违汝弼,致治责成,宜班新制,宣之遐迩。

2、宋?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年节词语》:“仪型九御,恭俭闻于遐?。

3、这种理学名臣的地位使倭仁成为当时士林社会的人伦表率,诚如曾国藩所说,乃“当世仪型,群流归仰”。

image.png

4、太医院署药王庙香案前立有范铜之铜人,周身之穴毕具,注以楷字,分寸不少移,较之印于书绘于图者,至详且尽,为针灸之模范,医学之仪型也。

5、仪型、娱乐型)建设全面铺开,农村文化礼堂生机勃。

6、深痛仪型之永逝。

7、噫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为朝廷使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仪型。

8、年王自沉昆明湖,对容庚而言,顿失仪型典范,无异晴天霹雳。

9、公等读书人宜崇圣贤之教,尊帝王之法,达则移风易俗,为士民之表率,穷则独善其身,为子孙之仪型,何至自处卑污,甘作真空家乡无生父母之护法也。

10、而维持纲常名教诸大端,不特官师之德政、乡献之仪型、文艺武功之彪炳。

11、吃亏在于嗓子不好和扮相略差,表演却是老成人仪型犹在。

12、湖广总督喻武功称其为“乡国之仪型,廊庙之峻望”。

13、其办学宗旨,以博约兼资,文行并美为归,培养上者效用国家,次者仪型乡里的有用之材。

14、其西暖阁有乾隆帝题楹联:“一气感通昭陟降,万年嗣服式仪型。

15、爱祖国,秉忠心,一身正气,谟猷参大政,胆肝互照,高风亮节树仪型。

16、书首的8面插页向读者展示了丰富斑斓的书香世界:“长留千岁鹤,声远读书台”的江苏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为家训的安徽黟县西递村的胡氏“书香人家”的实景照片,晚明画家沈士充的“秋林读书”图轴和以“松声清与书声和,人影瘦同石影符”立意的读书图卷,近人吴友如的“牛角挂书”和“欧孟仪型”图片,以及书海导航的“读书之书”书影和琳琅满目的“读书报刊”刊影等,尤其是取自文化古城苏州民居门楼上的“四时读书乐”的砖刻摄影,更堪称书林珍品,尤为难得。

image.png

17、爰取大义,述为颂文,以期懿范,仪型后昆。

标签: 仪型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仪型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6144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