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韵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95
更新于

入韵:rù y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指诗文某一句的韵脚符合该句应押之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予在 蜀 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2. 入声韵脚。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词曲上·音律》:“予每以入韵作南词,随口念来,皆似北调。”

1、其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入韵格。

2、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二文。

3、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三元。

4、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

image.png

5、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6、三韵小律(即使首句入韵,仍称为三韵小律)。

7、其格律属仄起式首句入韵格,用上平声四支韵。

8、这首诗格律属仄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

image.png

9、并总结出当时中国文学研究的七个特征:1、从单纯社会政治学的研究转为注重美学、艺术学的研究;2、从文学工具论研究转为文学本体论研究;3、从单向单层次研究转为多视角多层面研究;4、从孤立研究转为比较研究;5、从中观、微观研究转为宏观研究;6、新方法论热方兴未艾;7、古籍整理出版及集注本、选注本的出版发行量增大,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提供了物质材料保证.文章在总结每个特征的成绩时都辨证地分析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对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亦作出预测:新方法热会继续成为人们研究中国文学的兴奋中心,五年后则会出现落潮,人们将把研究的触角更多地深入到作家的心灵的、情感的、社会文化的对象;心理学、现象学的研究将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语义学的和阐释学的研究将会拾头;人们会将更多的兴趣放在对中国文学美学内涵和美文实质的探究;并关注文学体式的演变嬗递线索,找出中国古代文体各自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加以考察,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至高点上,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并预计电子计算机将进入韵文研究,尤其是对作品意象系统和用韵系统及作家习惯用语的探讨,计算机将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敏锐和准确,计算机统计与考据及辨误结合起来,将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0、推到“至矣尽矣”的地步,到底哪个字入韵本来也是后人推测的。

11、在分部方面,他把□部从脂微底下分出来,算只有去入韵的队部,说:“脂队二部同居而旁转,旧不别出。

12、其格律属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用下平声七阳韵。

13、拉大片的唱词为上下句,通常上句落仄声,下句落平声;上句起韵,下句入韵;一韵到底。

14、为表示根据充足,还有单把入韵字列成谱的。

15、系联《诗经》入韵字。

16、其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入韵格,

17、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标签: 入韵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入韵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61511.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