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诗案:shī 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 宋 熙宁 九年(公元1076年), 苏轼 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臺诗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驀地狱成诗案,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1、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
2、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
3、经过乌台诗案,放逐天涯海角,谪居黄州赤壁,他终于顿悟了这人便是苏东坡。
4、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与苏轼同时被贬。
5、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7、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8、乌台诗案是北宋时期发生的一起文字狱,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
9、读书时以茶醒脑养思,交友时以茶抒怀,因乌台诗案被诬入狱后仍不忘“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10、以“乌台诗案”为线索,可知苏轼的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创作风格等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件事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11、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12、这次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13、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这?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
15、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三十七:“观子瞻乌台诗案,其远谪穷荒,诚自取之矣。
16、观苏子瞻乌台诗案,其远谪穷荒,诚自取之矣;而抑不能昂首舒吭以一鸣,三木加身,则曰“圣主如天万物春”,可耻孰甚焉!
17、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18、而“乌台诗案”,反而帮他又提高了知名度。
19、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东坡就曾因一帮小人构陷的“乌台诗案”而险些丧命。
20、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
21、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22、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23、太守的苏轼因写诗寓物托讽新法(乌台诗案)被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24、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25、重要代表人物的苏轼成为新党围攻的目标,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26、示例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27、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28、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29、,那就是“乌台诗案”,案件的主角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30、经过乌台诗案,放逐天涯海角,谪居黄州赤壁,他终于顿悟了这便是苏东坡。
31、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33、《乌台诗案》里说:“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
34、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之后不久,即同年七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直弹劾苏轼以诗“讥切时事”,七月廿八日,台吏皇甫遵乘驿追摄苏轼于湖州,八月十八日即被押赴台狱,蒙受“乌台诗案”之难。
35、他因了乌台诗案,知名度大大提高。
36、这个调动意味深长,是”彭水诗案”当事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什么学习,思想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37、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
38、事见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
39、查慎行注引《乌台诗案》:“舜举言:‘闻人?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
40、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它不仅让作者对于社会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继而影响到作者的创作。
41、亲政,上距乌台诗案已十四年。
42、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
43、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44、按宋时有朋九万,编乌台诗案。
45、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46、苏轼之所以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
47、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48、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示例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49、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0、乌台诗案既是苏轼人生与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又是一场著名的文字狱。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