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田猎:tián liè 基本解释:[hunt] 狩猎;捕捉野生鸟兽田猎于此。——《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田猎。何以能田猎。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详细解释:打猎。《诗·齐风·还序》:“ 哀公 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权 每田猎,常乘马射虎。”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支提长老 善秀 ,言其乡里有人,以田猎毕弋为业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田猎所获的数目于卜辞中屡有登载。”★◎ 田猎 tiánliè[hunt] 狩猎;捕捉野生鸟兽田猎于此。——《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田猎。何以能田猎。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打猎。《礼记.王制》:「佐车止,则百姓田猎。」《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1、毕?古代田猎用的长柄网。
2、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70)。
4、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反映汉代贵族生活的画像极多且内容庞杂,主要有宴飨投壶、车骑出行、弋射田猎、斗鸡走狗、达官小吏、奴仆侍女以及武库、蹶张等。
6、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请征还。
7、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8、时议禁民田猎,犯者抵死。
10、孙诒让正义:“谓起徒役以田猎也。
11、《井田制度探源》,认为田的初义为田猎,为战阵,“田之所象,实与田猎之阵营相符”,“井田之形方,实由田猎社会演变而来”;并对周人的“爰田制”作了新的探索和解释,指出殷周之际,荒土颇多,周人在农业上实行粗耕,地力既竭,便转徙他处。
13、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
14、宣帝效武帝故事,亦好辞赋,在他周围也有一批辞赋作家,如、张子侨、、华龙等,他们的作品除一些描写帝王田猎、宫苑的大赋外,还有一部分是所谓“辩丽可喜”、“虞说(娱悦)耳目”的咏物小赋。
15、游逸田猎;游猎。
16、世祖尤爱之,军旅田猎,未尝不在左右。
17、田猎出兵,亦为外事。
18、《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19、按北人以田猎为打围,又以狭邪游为打茶围。
20、《东都赋》写洛阳,虽也写宫室、田猎的内容,但比较概括,而从礼法制度出发,宣扬“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顺时节而?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21、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22、田猎时以猎获之兽祭四郊之神。
23、孔颖达疏:“谓於田猎而能施教命以设誓。
24、稠曰:“此古田猎之服也。
25、虞人又是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职官。
26、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27、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
28、如《周礼》所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沟渠),以及《开元礼》的告太庙、命将、出师、宣露布、大射、马祭、大傩等。
29、帝事世宗,凡巡幸西京、凉陉,及上陵、祭庙、谒衍庆宫,田猎观稼,拜天射柳,未尝去左右。
30、又恐后世迷于一时之事,常以此取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是以车不安轫,日未靡旃,从者仿佛,?属而还;亦所以奉太宗之烈,遵文、武之度,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使农不辍?,工不下机,婚姻以时,男女莫违;出恺弟,行简易,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帅与之,同苦乐。
31、一方面是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先秦传世文献中的四季田猎名称的若干问题,对渔猎的时令、地点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32、因田猎出巡,所过问民间疾苦。
33、第二部分:生活礼仪、游牧田猎、文化生活、珍禽异兽、神话传说。
34、孙诒让正义:“?矢?矢,直言弋射,不言田猎,而云田矢者,弋射即是田猎也。
35、不管暗地里怎样的勾心斗角,田猎继续,玉辇上下,仍旧一团春风和气,禁卫前后,重又千骑簇拥高牙,在这神都苑中,浩浩荡荡行去……
36、高诱注:“驰骋,田猎也。
37、宣帝令他与张子侨等一起待诏,多次带他们田猎,经过宫馆,便命他们写作辞赋以为歌颂。
38、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字口内涂朱,内容是关于北方部族入侵,王命诸侯、田猎和天象等。
39、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帝王田猎习兵事之服。
40、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