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86
更新于

缁衣:zī y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2. 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 《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4. 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5. 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6. 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黑衣。古代卿士听朝的正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他可咏缁衣,见说芳名好爵縻。」僧侣穿的衣服。《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缁衣,美武公也。」首章二句为:「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缁,黑色。缁衣,卿士居私朝之服也。

1、缁衣之席兮⑤,敝,予又改作兮。

2、《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

3、又如:被巾(披巾);被缁(披上缁衣。

4、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5、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6、缁衣氏听了通天的话,楞了一下,细细思考通天的话,然后再次看向通天,细细的观察,然后喃喃自语道:外表,外表。

7、《礼记?玉藻》:“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

8、缁衣堂下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9、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

10、本文以《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本,对郭店楚简《缁衣》进行校注研究。

11、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2、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

13、《礼?缁衣》载:“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14、京洛多风尘,缁衣化成素。

15、孔颖达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戴此弁时,上著缁衣,皂领袖,下著素裳,此为行大射礼于辟雍时,其执事者所服。

16、便于;宜于缁衣之好兮。

17、【礼?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18、《缁衣》??《诗经?郑风》篇名。

19、第五章《缁衣》诗本事、诗旨与《礼记。

20、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21、《谷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缁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

22、指服缁衣、削发,出家为僧。

23、话音未落,洞门呀的一声开了,只见一人缁衣芒鞋,头挽道髻面壁而坐,道袍宽松难掩身骨清瘦,室内简陋却呈书卷之气,一股淡香充斥其中,隐隐有兰麝之芬,檀沉之香。

24、看破三个姐姐无常之苦,缁衣出家了。

25、我们从册子上知道,惜春最后的结局是“缁衣顿改昔年妆”,“独卧青灯古佛旁”。但“自了汉”也属于了生脱死的解脱圣人!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image.png

26、另有一次了极和尚赴观音桥(今乐至县童家镇境内)私塾拜访邓孝璋未遇,后听说邓孝璋回老家去了,了极和尚留诗一首云:“芒鞋竹杖访君来,日午登堂绛帐开;报道先生归去也,缁衣何处浣尘埃。

27、坐人物之源,运铨衡之柄,反披狐白,不好缁衣,此小人为明尚书不取也。

28、《缁衣》为郑风的第一首。

29、正因为如此,所以《礼记?缁衣》中孔子引用这句话和《诗》“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来佐证“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的言论

30、燧人氏连忙说道不敢,身后的有巢氏和缁衣氏同样惶恐。

image.png

31、宋刘炎《迩言》:“渡大江,望金山,缁衣环其上,恍然非凡致也。

32、淅沥的雨丝,落在青砖黛瓦粉墙,落在墨菊蓝铃翠竹,落在缁衣皂裳素纱。

33、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似水照缁衣。

34、竭股肱于昏主,赴涂炭而不移;世善职于司徒,缁衣弊而改为。

35、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36、竹简本《缁衣》有两个本子,一是郭店简本,另一是上博简本,这两个本子虽然比较接近,但也有差异;而两个竹简本都与《礼记》本差别较大

37、楮白枪尖能缚怪,淡缁衣袖把妖降。

38、《谷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缁衣熏裳。

39、【礼?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40、《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缁衣。

41、穿缁衣的人们,僧徒。

42、缁衣??黑色的衣服。

43、《礼记?缁衣》有“王言如丝”语。

44、母卒,哀毁,缁衣粗食终其世。

45、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盘》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东山》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楚茨》见孝子之思祭也;于《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王所以敬诸侯也。

46、黑色的缁衣在僧人间很快风行,如南朝.宋时,孔凯称慧琳为“黑衣宰相”;齐初,荆州竹林寺僧慧与玄畅被称为“黑衣二杰”。

47、《礼记?缁衣》引作“怨资”。

48、《礼记?缁衣》:“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49、宋有澄子者,亡缁衣①,求之涂②。

50、其时“缁衣(指僧尼)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指道士)之徒,数过于正户

51、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52、《礼?缁衣》有梏德行。

53、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54、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5、谓披着缁衣(黑色法衣)之流派。

56、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57、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58、《礼记?缁衣》:“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

59、《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已来,国人为缁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60、《礼记?缁衣》。

61、《谷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缁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

62、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

63、《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50万字。

64、清华简《尹诰》简1“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郭店简和上博简《缁衣》作“惟尹允及汤咸有一德”。

65、新任缁衣捕头,丐帮弟子。解宝刚走,捕头孙立来了。

66、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标签: 缁衣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缁衣

本文网址: https://www.moushishe.com/post/3254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