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膝裤:xī k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时对无底半袜(亦称裤腿)、袜均称“膝裤”。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太真 著鸳鸯并头莲锦袴袜……袴袜,今俗称膝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 唐 诗尤众,至 杨妃 马嵬 所遗,足徵 唐 世妇人皆着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恐古罗袜或此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袜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每人三尺青布鞋面,一双膝裤,一个头机银花首帕。”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雅游》:“余见河房诸姬,咸以素帛製为小袜,似膝裤而有底。”★遮蔽腿部的服饰。《土风录.卷三.膝裤》:「古男女足衣俱称膝裤。宋秦桧死,高宗谓杨和王曰:『朕今日始免膝裤中带匕首。』」
1、古时裤的两筒各自分开,不连成一体的,称为“膝裤”,或称“套裤”,亦称“袜”。
3、戴笠跣足短膝裤,腰间斜挂双湛鹿。
4、’则古时袜之制,正与今膝裤同。
5、只是先秦时期的胫衣多贴体穿着,而宋明时期的膝裤,还可加罩在长裤之外。
6、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谓袜即膝裤。形制前后两两相承,中间以带系之,犹如后之膝裤。
7、凤嘴1?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
8、只是先秦时期的胫衣多贴体穿着,而宋明时期的膝裤可加罩在长裤之外。
9、明代膝裤多制成平口,上达于膝,下及于踝,穿时以带系在小腿上。
10、明代膝裤多制成平口,上达于膝,下及于踝,著时以带系缚于胫。
11、同时,缠足女子所用的膝裤被称为“藕覆”。
12、从史书记载来看,两宋时期的男女,不分尊卑,都穿膝裤。
13、己遂削木为寸趾,裹以膝裤,盛以莲钩,缚束于足下。
14、《陔余丛考》三三《袜膝裤》:今袜有底,膝裤无底,形制有别;但古时袜或似今膝裤之制,后人改为有底,遂分其名。
15、岂古之所谓袜,本如今膝裤之制,后人改为有底,遂分其名,而一则称袜,一则称膝裤耶!
16、然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制各别。
17、明清男女穿膝裤者十分普遍。
18、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
19、宝玉道:“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儿膝裤鞋面都要拖脏。
20、秦桧死后,赵构说,我不用在膝裤中藏匕首了。
21、红纱膝裤扣莺花,行坐处风吹裙裤。
23、第二八回:“褚大娘子是缂绣领面儿、挽袖褪袖儿、膝裤之类,都送了见面礼。
24、供佛者以法锦,以绸帛,以金珠,以宝石,以膝裤、珠鞋、绣之类者,则以锦帛、金珠、鞋进。
25、有的酷吏将石屑放于来棍之内,未曾收紧,痛已异常,并美其名曰“美膝裤”。
26、那女儿头上戴一个八宝垂珠的花翠箍,身上穿一件红闪黄的?丝袄,上套着一件官绿缎子棋盘领的披风;腰间系一条大红花绢裙,脚下踏一双虾蟆头浅红?丝鞋,腿上系两只绡金膝裤儿,也袖着果子吃哩。
27、清赵翼《陔馀丛考??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
28、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29、按《炙毂子》曰:三代谓之角袜,前后两只相成,中心系带,则古时袜之制,正与今膝裤同。
30、可见,连皇帝平常也穿膝裤。
31、古代妇女所穿的一种无底袜,也称膝裤。
32、清代称膝裤为“套裤”,因为它的长度已不限于膝下,也有遮覆住大腿的。
34、《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姑娘一看,原来里面小袄、中衣、汗衫儿、汗巾儿,以至抹胸、膝裤、裹脚襻带一分都有。
35、两名身穿靛青色棉布背心,下穿同色镶蓝边齐膝裤子的畲族青壮前天见过温和有礼的吴铭,看到吴铭率先致礼问候说明来意,立刻露出笑容把吴铭请进寨门。
36、两宋时期的男女,不分尊卑,都穿膝裤。
37、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三:“吕蓝衍《言鲭》,谓袜即膝裤。
38、隔壁个姐儿有介双红膝裤。
39、罗见红膝裤补来两肩头。
40、白地青镶靴头鞋对脚膝裤各要一双。
41、《事物异名录》十六《半袜》引《留青日札》:“唐世妇人皆着袜,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
42、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穿膝裤(套裤)。
43、《红楼梦》第六二回:“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膝裤、鞋面都要弄上泥水了。客人们必须穿齐膝裤和长筒丝袜;皇帝恢复了1830年后已经抛弃但到19世纪中期又在上流社会盛行的这种装束。
44、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