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绿珠:lǜzhū 基本解释:晋代歌舞伎。传姓梁,白州博白(今广西玉林地区)人。善舞《明君》(即昭君),又善吹笛。石崇以珠三斛购为妾。后赵王伦专权,伦党孙秀欲夺之,绿珠跳楼而死。●详细解释:晋代歌舞伎。传姓梁,白州博白(今广西玉林地区)人。善舞《明君》(即昭君),又善吹笛。石崇以珠三斛购为妾。后赵王伦专权,伦党孙秀欲夺之,绿珠跳楼而死。★《晋书.石崇传》。--作者:蒋啸琴★人名。西晋(公元265~公元316)白州博白县人(今广西钦州地区博白县)。本姓陈,貌美且多才艺,不但能歌舞,并善吹笛。石崇以三斛珍珠购之,是他最宠爱之舞姬。绿珠最擅于《明君舞》,系由石崇创其词,并教之。庾肩吾:「自作明君辞,还教绿珠舞。」由于石崇富可敌国,其生活又十分奢侈、骄恣,自易令人妒羡。赵王司马伦伺机向石崇索求财产和绿珠,遭石崇所拒,司马伦藉故将他逮捕。在石崇被捕之际,向绿珠叹道:「我因你而获罪。」绿珠垂泪对曰:「我将为君死。」语毕,旋即坠楼而死。★晋代石崇的爱妾。美艳绝伦,善吹笛,孙秀求之不得,怀恨在心,后藉机假诏逮捕石崇,绿珠遂跳楼自杀以死报知己。
1、起源:铁心为了和天晶之主南宫问天再续鸳盟,找到一颗魔珠,并将其殖入问天的右臂以抗拒其左臂中的女娲绿珠。
2、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中翘楚,首推观凤校书,碧玉年华,绿珠声价,丰容盛?,光彩照人,颀立亭亭,有玉树临风之概。
3、白石箫声,绿珠眉样,镜底翻书乐。
4、几尾青豆,几串桑葚,演绎着绿珠满园,桑间之音的意趣;青翠的仙人球却让人只敢远观,无暇的玉壶可以捧在手心里把玩……
5、第二天上午,日报登载了绿珠的照片,还有一段文字,报道了珠宝店如何幸运地逃过那场抢劫。
6、这是石家的绿珠,潘妃收养她当妹妹,在一起生活。”《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
7、绿珠楼下香魂杳,经尺珊瑚何处寻。
8、博白绿珠井位于广西博白县城西北面28公里,双风乡绿萝村,晋代著名美女绿珠出生于此,绿珠坠楼死后,村民怀念她,将村井命名为绿珠井。
9、借“绿珠坠楼”的典故写山茶落花“艳红如血”,和诗人卢肇《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诗:“最恨柴门一树花,便随香远逐香车。
10、黄犬”句照应“志气横嵩丘”,“绿珠”句照应“赵舞”、“齐讴”,“鸱夷”照应功成身退。
11、据《岭表录异》记载:“梁氏有女容貌,石季伦(石崇字)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买之,即绿珠也。
12、西晋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13、拳法每一招都是模拟一位古代美女,将千百年来美女变幻莫测的神韵仪态化入其中,招数名称极有诗意,像红玉击鼓、红拂夜奔、绿珠坠楼、文姬归汉、红线盗盒、木兰弯弓、班姬赋诗、嫦娥窃药、蛮腰纤纤、丽华梳妆、萍姬针神、西子捧心、洛神微步、曹令割鼻……每一招都出自一个历史典故,施展出来或步步生莲,或依依如柳,于婀娜妩媚中击敌制胜。
14、这里崔郊把女仆比作绿珠,把自己比作了萧郎。
15、崔郊写了一首诗给她:“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16、绿珠左手提裙登阶,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风情毕现;王昭君身着异族服饰,执笔修书,神情沉郁;赵飞燕金饰玉佩,袖手昂头,志满意得;班姬持扇列后,文静矜持。
17、;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
18、后赵王欲夺绿珠,绿珠于金谷园坠楼而死。
19、【秋夜作】李昌符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绿珠咏】李昌符洛阳佳丽与芳华,金谷园中见百花。
20、珍妃非常喜欢,让绿珠大感危机。
21、崔郊写下诗文抒发胸臆: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22、在《神兵玄奇》的一开头,因为剑岛上天晶巨爆,绿珠辐射殃及到火玉燕母子,她跌倒动了胎气,诞下受异能感染而早产的女儿。
23、〖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他为你生小绿珠花月身,寻一个金谷绮罗里石季伦。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季伦爱婢名翔风……石崇受谮润之言,即退翔风为房老,使主?少。
24、吟》清?王韬《淞隐漫录?仙人岛》:“询旧时之戚族友朋,尽已物故;即有一二存者,亦已潦倒龙钟,鸡皮鹤发,觌面不复可辨。①“大抵”两句:指历朝历代都有美女涌现,可是谁也不能逃出年老力衰、鸡皮鹤发的自然规律,很少像绿珠一样殉节坠楼,千古扬名。
25、更多的人则将美色视为人生的主要享受,一点也不避讳自己对色的沉迷,如苟粲认为女子就应该以色为主;郭璞嗜酒好色,当干宝向他提出劝戒时,他回答说:"吾所受有本限,恒恐不待尽,卿乃忧酒色之为患乎?石崇家蓄养美伎数千人,其中美妾绿珠金谷堕楼成为后世诗词歌咏的题材。
26、我不将绿珠弄到手,誓不为人!
27、宁调元《感旧集定庵句》诗之六:“绿珠不爱珊瑚树,合配琳琅万轴身。
28、④作品:20年代编排创作演出的采茶戏有《打杯舞》、《剪红带》、《借衣》、《绿珠女》等;60年代有《刘三姐》、《马京与冯凉》、《抢亲》、《夺印》、《三里湾》等;70年代《只争朝夕》、《风口渡》、《拦路》、《接帐》、《苦甜担》、《梁祝》、《奇案姻缘》、《三约湖心亭》等;80年代有《两亲家》、《重上茶山》、《放牛乐》、《姻缘错》;90年代有《桥》、《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乔迁新居》;近年有《清水塘边》、《烦恼村官老犟妻》、《门神下乡》、《铁公鸡拔毛》、《牛老板拜妻》、《新所长追旧税》及一批采茶歌舞。
29、翠脆生生,原名高彬彬,又名明绿珠。
30、深宫皇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31、[公元八二一年前至九一o年后)焕以作惆怅诗显名,皆咏古代才子佳人哀怨事,如崔莺莺、李夫人、乐昌公主、绿珠、张丽华、王明君、及苏武、刘阮辈,凡十二首。
32、孙窈娘殉身写贞情,昔日西晋曾有绿珠为报石崇知遇之恩,不惜坠楼明志,被传为干古佳话。
33、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34、纵观全书,可见作者乃是一性情中人,在人生困局中挣扎,借文字抒发心志,他对卷三张小莲发生的婚前性行为视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升华,把卷八谢湘娥投缳自尽看作绿珠坠楼式的忠贞,他仰慕张畹香趋吉避害的贤德和才智(见卷五),也向往谢彩羽化登仙的淡泊和超脱(见卷十一)。
35、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束发冠”条云:“其制如戏子所戴者,用金累丝造之,上嵌晴绿珠石。
36、豫亲王驾到,他居然也夜召绿珠!
37、在《石崇重金买绿珠》的故事中,那位天姿国色的美女绿珠便出生于双角山下“美人井”处。
38、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束发冠,其制如戏子所戴者,用金?丝造,上嵌睛绿珠石……四爪蟒龙在上?绕。
39、;爱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烟晦晨昏,阴霾昼闭,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卷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
40、地佬话分布地域,主要在博白县城和北部的城厢、径口、浪平、双凤、绿珠;西部的水鸣、永安、大利、顿谷、那林、江宁;中部的亚山、旺茂和三滩部分地区等十多个乡镇。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
41、大侠柳慕白雨夜弄箫、祁天啸古董店扬威都是为隐身图谋一幅晋人古画《绿珠弄笛图》;大帮少帮主柳如杨卖身别家门派,既骗得爱情更把别派势力攫为己有;齐绿野恃强凌辱武林,姚天鼎鬼剑无影,瞎子渔鼓乾坤一击,荡碎芦荡秋月;挨揍哑巴身怀惊天绝艺,夺回流失国宝;不起眼的流浪驼子拐走朝廷几百匹军马;江湖刀客受雇王爷刺杀另一位王爷;守城官军竟是黑道强梁;朝廷县令与倭寇联手为祸;护镖京城本是一出假戏;三年夫妻原为谋夺剑谱,爱恨与阴谋纠缠,正义与邪恶较劲……江湖险恶,血浪滔天,快意恩仇,刀光剑影。
42、随即“落花犹似坠楼人,香魂一缕随风散”,绿珠坠楼而死。
43、《蒙求》浅显易懂,故事如“女娲补天”、“长房缩地”、“杜康造酒”、“蔡伦造纸”、“王商止讹”、“西门投巫”、“孙敬闭户”、“屈原泽畔”、“绿珠坠楼”等生动有趣,由是大受欢迎,后人多加摹仿,陆续出现的各种《历代蒙求》和同类读物,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求》、《名物蒙求》、《十七史蒙求》等等。
44、赵王司马伦专权,伦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倾国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绝。
45、民国初年,该祠已有3座殿宇,庙宇依江而筑,飞檐高翘,殿廊环立,雕龙画凤;檐上是金碧琉璃,檐下饰舞鹤翔鸾、花鸟草虫,富丽壮观;祠内置绿珠塑像,容貌端庄秀丽,裙裾翩跹。
46、时期“绿珠坠楼”的典故为题材,赞颂了石崇侍妾绿珠为主殉节的精神,同时包含了归箴妇女要严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糟粕思想,是不值得提倡的。
47、绿珠艳丽,善歌舞,深为石崇爱。
48、《绿珠坠楼》系徐碧云先生唱做俱佳的代表作,尤其以翻跌功夫著称一时。
49、西晋石崇爱妾绿珠善舞《明君》,后人诗中多引用此事。
50、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馨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冻雨晚湿,宿露朝滋,又如英皇泣于九嶷;爱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烟晦晨昏,阴霾昼闭,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卷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
51、成语出处:唐?崔郊《赠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52、入话”里颇有些好的,如“梅妃”、“绿珠”、“鱼篮观音”、“白螺女”。
53、左臂上的“绿珠护腕”力大无穷。
54、意气雄豪”、“骄矜势力”,明指孙秀,暗射武承嗣,他们骄纵跋扈,为所欲为,蛮横霸道,强行夺人所爱,毁灭了绿珠与石崇的爱情并夺去了绿珠生命。
55、可知,此诗虽咏绿珠,实则借以抒发诗人对其侍婢窈娘的爱恋和对武承嗣的怨愤。
56、在金谷园里,绿珠受到石崇的百般宠爱。铜雀台空锁暮云①,金谷园荒成路尘②。
57、(亦如王昭君生于陕州,今有昭君村;绿珠生于白州,今有绿珠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