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支蔓:zhīmàn 基本解释:[branchesandtendrils]枝蔓●详细解释:1.枝条和藤蔓。引申指末节及派生出的东西。《朱子语类》卷六七:“王辅嗣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会。纳甲是震纳庚、巽纳辛之类,飞伏是坎伏离,离伏坎、艮伏兑、兑伏艮之类。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2.指芜蔓啰唆,不得要领。清陈鳣《对策》卷四:“刘昫等譔《唐书》,长庆以前,本纪简而有体,列传叙述详明。以后纪多支蔓,传失空疏,所谓緐略不均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所述战事,杂窃《西游记》、《封神传》,而文词不工,更增支蔓。”★◎支蔓zhīmàn[branchesandtendrils]枝蔓
2、其文辞鄙?而支蔓。
3、又以周礼考工记轮舆,郑注精微,自贾疏以来,不得正解,说者日益支蔓,成轮舆私笺三卷。
4、他提出节奏不能太懈,也不能太促,认为太促是造成“节奏不畅达”的直接原因,而太懈则与头绪支蔓有关。
5、纪昀在《四库提要》中已经指出《疏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章法零碎,编次“未归条理”;二是“支蔓”(也就是废话)太多,“衍及旁文,动盈卷帙”。
6、这条玉线就好比西瓜的支蔓,玉石就像西瓜一样,长在这些支蔓上。
7、独惜中国通史之编纂,尚未为学者所注意,坊间所见之本,非稗贩东西洋陈籍,以其见解为见解,即徒事零星掇抬,详则嫌于支蔓,略则嫌于挂漏,求其详略得宜,去取适当,足以发扬中国文化,供一世参考及自修者,殆无有也。
8、彼等总巢穴乃在山西省北部高峰之五台山附近,上述各地皆支蔓。
9、从八十一回开始鲜明、集中、大气而独具匠心的情节,开始变得散乱、支蔓、戏剧化,全书不再如行云流水,变得拖拖沓沓,拼凑的痕迹严重。
10、一百二从八十一回开始鲜明、集中、大气而独具匠心的情节,开始变得散乱、支蔓、戏剧化,全书不再如行云流水,变得拖拖沓沓,拼凑的痕迹严重。
11、长出3个支蔓后再留4片叶进行摘心。
13、独惜中国通史之编纂,尚未为学者所注意,坊间所见之本,非稗贩东西洋陈籍,以其见解为见解,即徒事零星掇拾,详则嫌于支蔓,略则嫌于挂漏,求其详略得宜,去取适当,足以发扬中国文化,供一世参考,及自修者,殆无有也……世固尊重中国史学,而为史学见端之通史,及独付阙如,非可惜之甚者耶?
14、茎为地下茎(根状茎),在土中横生分支蔓延,生长前期的地下茎叫走鞭或莲鞭,生长后期其前端数节明显膨大变粗为“藕”。
15、他在行文时始终以此为宗旨,文章写得雅洁精练,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
16、但作者为了显示自己才学,所记答问,有时诗词动盈篇幅,反而破坏了传奇小说的结构,显得支蔓芜杂。
17、也可在7-8片叶时留4片叶摘心,长出3个支蔓后再留l片叶摘心。
18、而且情节丰富,迂回曲折,支蔓丛生,藏露有节,使得全书波澜起伏,跌宕引人。
19、赵景深先生作仔细对比后曾批评他“总爱偷袭,同时也爱改头换面来标新立异”(《三宝太监西洋记》),鲁迅先生也有“侈谈怪异,专尚荒唐”与“文词不工,更增支蔓”的评论(《中国小说史略》)。
21、在明朝皇帝分封的众多藩王中,藩地在江西境内的有南昌府的宁王、饶州府(治今鄱阳县)的淮王和建昌府(治今南城县)的益王3府,3大王府宗支蔓延,人口众多,他们所享有的封建特权,给江西地方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他们利
22、三卷论阴晴风雨占候,亦皆杂采观象玩占、天元玉历诸书,无所发明考证,惟所载测天赋,较观象玩占所载之本颇有条理,而孔昭之注则仍不免於支蔓。
23、独惜中国通史之编纂,尚未为学者所注意,坊间所见之本,非稗贩东西洋陈籍,以其见解为见解,即徒事零星掇拾,详则嫌於支蔓聋,略则嫌于挂漏,求其详略得宜,去取适当,足以发扬中国文化,供一世参考者,及自修者,殆无有也。
24、据调查一棵8年生植株,有主蔓一条,支蔓两条。
25、《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而《国语》文词支蔓,冗弱无骨,断不出於一人之乎明甚。
27、独干开心形整形,即主干高80cm左右,再在主干60~80cm处选留3~4条健壮主蔓,主蔓要在不同的方向,不能重叠,每个主蔓选留2~3个支蔓,这样有利于采光采温和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其主蔓1-4年共生长伸长186厘米,此段已老化,无枝、无叶;5-7年伸长151厘米,枝、叶由少到多,并有少量果穗,占全株25%;8年伸长的上部主蔓长66厘米,两条支蔓120厘米,枝、叶茂盛,大量结果。
28、五味子在4-5月内爬满架,互相缠绕,支蔓、测蔓下重随风飘摆,要人工绑扶,尤其是在盛果期的6-8月份,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29、读经、子、史诸札记,以及《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左忠毅公逸事》、《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都写得简练雅洁有断制,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面貌。
30、以草的支蔓比喻难察的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