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纩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71
更新于

挟纩:jiā kuà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 杜预 注:“纊,绵也。言説(悦)以忘寒。” 晋 潘岳 《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寒士挟纊。”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纊,组练三千。” 清 秋瑾 《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纊。”2. 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餘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纊。”★披着绵衣。比喻受人慰勉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晋.杜预.注:「纩,绵也。言说以忘寒。」《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沾恩抚循,寒士挟纩。」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造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纩。」

1、夏四月庚戌,诏曰:“懋赏之言,明于训诰,挟纩之美,著在抚巡。

2、俾挟纩与投醪,咸忘躯而殉节。

3、中军皆鼎司元侯贱卒仪同青紫,每云食半菽,又云无挟纩,挽漕所至,船到便留,即非单车使折简书所能制矣,其病四也。

4、南朝齐王融《谢竟陵王赐纳裘启》:“挟纩之问每流,解裘之赐偏委。

image.png

5、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悬百灵之命,喜则九围挟纩,怒则千里流血,静则黔黎?安,动则苍?罢弊。

6、唐刘禹锡《代谢贷钱物》:“糗粮既备,永无半菽之虞;襦?足颁,远超挟纩之感;是为悦使,咸愿先登

7、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馀魂,更参授钺之任;死绥之魄,复同挟纩之恩。

8、《杂诗》:“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冰。

9、乘胜远斗以躏藉湖南,而里中书生多攘臂起,团民壮,捍寇患,死绥踵接而逐之湖外,则泽南之教也。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馀魂,更参授钺之任;死绥之魄,复同挟纩之恩。

10、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士怀挟纩之恩,人感投醪之醉。

11、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君恩重挟纩,战守颇忻悦

12、三军怀挟纩之温,新民欣来苏之泽。

13、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

14、唐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悬百灵之命,喜则九围挟纩,怒则千里流血,静则黔黎?安,动则苍?罢弊。

15、安神同梦比闺房,挟纩帷毡过燠馆

标签: 挟纩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挟纩

本文网址: https://www.moushishe.com/post/55669.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