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业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75
更新于

三业:sāny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佛教语。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宋黄庭坚《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2.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佛教用语:(1)意志活动及由意志引发的言谈、动作三者的合称。《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一三》:「毗婆沙师说立三业,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2)善、恶、非善非恶三种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五》:「业有三种:善、恶、无记。」

1、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2、有三业病(贪、嗔、痴),鬼病(因果病),『一大不调百一起病,四大不调四百四病生。

3、六根通利,三业纯和。

image.png

4、持咒的方法和利益:如果我们要持诵往生咒,应该清净三业,沐浴,漱口,至诚一心,在佛前燃香,长跪合掌,日夜各诵念二十一遍,就可以消灭四严重的罪过(杀人、偷盗、邪淫、大妄语)、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爱、憎恨、愚痴),连毁谤大乘经典的罪都能消除。

5、《玩转职场的9条捷径》内容简介:捷径一对你的T作说“我爱你”,捷径二把公司当自己的家,捷径三业绩高了底气足,捷径四负责任就会受赏识,捷径五用好心态搞定困难,捷径六身处职场“以人为本”,捷径七时不我待.速战速决,捷径八升职、加薪是一门艺术,捷径九职场不是生活全部

6、三业:一是依托火车站发展仓储业;二是依托DFC项目和三鹿集团发展奶牛养殖业;三是依托孟托食

7、小三业务不精,我俩狼狈而逃。

8、一百三业余时间,种种花,养养鱼,确实是赏心乐事。

9、及后四公往赴,三业资承,爰初誓不涉言,及久乃为敷演。

10、经中说此十二支,主要即说明惑、业、苦三?惑是烦恼,业是身口意三业。

11、夫人者,诞育尘环,戴天履地,自幼至老,自壮及衰,喜名利之华,乐生生之厚,驰逞不息,岂顾危亡,陷溺贤良,任为三业起造,六根竟生,六根即与九结为祸,是故有身?有累,有累?有业,有业?有报,即知有报,全在修持,生诸省悟。北影厂以剧本改编的方式捏造贾正牺牲的事实,并通过各地电视台,以最为广泛的电视传媒方式向广大观众传播,其行为直接违反了《民法通则》第101条“禁止

12、示例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

13、前为六根三业,皈依断疑忏悔解冤;后及六道四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

14、三业障道,六尘覆心,如弥天云,翳明盛日。

15、忏悔灭罪之相及其所得功德,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有这样说:“若有众生得三业善相时,光明遍满其室,闻特殊异好香气,身意快乐。

16、三业绩是销售代表的生命,但为达成业绩,置商业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是错误的。非荣誉的成功,会为未来种下失败的种子。

17、三业行慈,则无十过。

18、岁的胡三业瞧村“两委”做得“响亮”,感激,感动,再到“感化”,现在已是入党积极分子。

19、同时,又吸取了佛教的三业六根说,以及双遣执法,使道教哲理及道教修炼思想更加升华。,考验智力的机智问答和锻炼思维的棋牌游戏,这些小游戏还有各种道具、K豆和属性的奖励。

20、晋慧远《庐山出修行便禅经统序》:“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虽精?异分,而阶藉有方,是故发轸分逵,涂无乱辙。

2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

22、一百三业主必须明白,他们对保养大厦责无旁贷,并须持之以恒,同时需要作出有关财政上的承担。

23、其中,净三业印总断三业所犯罪垢,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之三昧耶印分别净身业、口业与意业,被甲护身印即着佛大慈悲之甲胄以防天魔恶人等障难之意。

24、指曲业、秽业、浊业?也称曲秽浊三业。

25、经中,释迦牟尼佛按照数字,依次讲述一法、二法、三业、三善、三有、三受、三苦、三三摩地、三住、三根、三增上、三佛、三眼、三明、三净、三不净、三分位、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四禅定、四无量、四沙门果、四力、四烦恼、四行、五欲、五障、五力、五出离界、五根、六识、六处、六爱、六念、六行、六离尘法、七觉支、七三摩地缘、八解脱等佛教概念

26、三业不二门,系根据说法妙而立

27、身、口、意三业,成为一味一相,作周遍法界观,名自三平等观。

28、心心常续,念念恒持,三业相驱,四仪无废。

29、夫人者,诞育尘环,戴天履地,自幼至老,自壮及衰,喜名利之华,乐生生之厚,驰逞不息,岂顾危亡,陷溺贤良,任为三业起造,六根竟生,六根即与九结为祸,是故有身?有累,有累?有业,有业?有报,即知有报,全在修持,生诸省悟。

30、若诸比丘”其“心如直弦”,无在谄曲虚假,其三业“一切真实”无伪,是人则能“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来障;“我印”可“是人”当“成就菩萨”所证“无上知觉圆通之本。

3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32、五善行三业菩萨精修于身口意二者之业。

33、三业主权益类:指资本或股本、公积、盈亏等项。

34、忏议前为六根三业,皈依断疑,忏悔解冤;后及六道四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

35、弘忍提出“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把禅僧的一切活动(包括生产劳动)提升为禅修,为农禅结合、自食其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36、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

37、第一业务部、第二业务部、第三业务部、第四业务部、第五业务部。

38、今更于中,固炼身形,恒净三业,澄止六情。

39、要而言之:不同的本尊神自有其特定的手势及姿势,有其特别的“真言”(咒语)及其特定的幻化形象和神态(诸如和平貌、忿怒貌等),修持者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和坐姿,即身密),口诵本尊真言(咒语,即语密),内心观想本尊神之形貌,以求能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清净,与本尊神的身、语、意相应,从而获得“本尊即我”、“我即本尊”的人佛合一的境界。

40、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

41、次说闻法有五功德,施主有五功德,施心宜平等,三业以意行为重,生死等四苦难免,十恶报剧,为波斯匿王释十恶梦等,共九经。

42、十业道者?谓身三业道,语四业道,意三业道。

43、我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运行机制研究1 、证券化流设置梆州大舍坯十厚位仿夭摘要我国要建立适中国的金融机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三业并举。

44、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无恶不为。

45、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46、三回向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

47、申锡至此,约身谨洁,尤以公廉为己任,四方问遗,悉无所受。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

48、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49、第一业务部、第二业务部、第三业务部、第四业务部、第五业务部、第六业务部、第七业务部。

50、妙经》、《三业六通之诀》,命为天师

51、真言行者,清净三业时,不仅谓心不怀邪念,且须观念本尊之本誓念愿;口不仅不发粗言杂语,且须口诵本尊之真实言;身不仅不为恶业,且须表示本尊福德庄严之相于其身。

52、于是三业不净,造出恶业,以业系身,而集成未来身心的苦因,这都是由“爱”“取”而来。

标签: 三业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三业

本文网址: https://www.moushishe.com/post/6149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